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

巴克球Buckyball(富勒烯C60)25週年-2010年9月4日Google Doodle

富勒烯(Fullerene)
國立新莊高級中學化學科陳偉民教師/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

富勒烯是碳同素異形體中的一類,分子完全由碳組成,分子形狀可能為中空的球形、橢面、管狀或平面。球狀的富勒烯又稱為巴克球,而管狀的則稱為奈米碳管或巴克管。石墨烯就是平面富勒烯薄片的實例之一。石墨是由許多六角環連成的薄片堆疊而成,富勒烯的結構非常像石墨,但其中可能含有五角環(有時候含七角環),這樣就不一定會呈平面形。

富勒烯是1985年由蘇謝克斯大學(University of Sussex)及萊斯大學(University of Rice)的柯爾(Robert Curl)、克羅托(Harold Kroto)和斯莫利(Richard Smalley)三位學者發現,因為他們所發現的分子形狀類以建築師理查‧巴克明斯特‧富勒(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)所建造的一座拱頂展覽館,因此以建築師的名字為分子命名。

預言與發現
在1970年,豐橋科技大學的大澤映兒就在日本雜誌上預言C60的存在。他注意到corannulene(一種多環芳香烴,分子式為C20H10)是足球形的一部分,因此,他提出假說,認為完整足球形的分子也可能存在。他的觀點發表在日本雜誌上,但歐洲人和美國人並不知悉。

1985年克羅托(當時在蘇謝克斯大學),以及萊斯大學的奚斯(James R. Heath)、歐布來恩(Sean O’Brien)、柯爾及斯莫利在研究某些含碳分子時,由質譜儀測得的訊號顯示分子具有六十或七十或更多的碳原子,因而發現C60(如下圖)。過不久,他們又發現其他富勒烯。克羅托、柯爾和斯莫利因為發現此類分子而獲得1996年諾貝爾化學奬。後來發現在實驗室之外也有C60和其他富勒烯存在(例如普通蠟燭燃燒後的油煙)。到了1991年,運用哈夫曼(Donald Huffman)和柯拉希默(Wolfgang Krätschmer)的方法,可以輕易製出綠豆大小的富勒烯粉末。如何純化富勒烯一直是化學家的挑戰,而且也影響富勒烯的價格。所謂富勒烯包合物(endohedral fullerenes)是指富勒烯形成的籠狀分子中含有離子或小分子。在許多有機化學反應中,如1993年發現的賓格反應(Bingel reaction),富勒烯是特殊的反應物。第一個奈米碳管在1991年製成。



少量的富勒烯,以C60、C70、C76和C84分子的形式存在於自然界,隱藏於油煙中,以及在大氣中因閃電而形成。最近在俄羅斯卡瑞利亞(Karelia)地區一類稱為硬瀝青(Shungites)的岩石中發現含有富勒烯。

種類
自從1985年發現富勒烯之後,已演變出各種不同結構的富勒烯,如:
巴克球原子簇:此類分子中最小的是C20(不飽和的十二面體),最常見的是C60。
1. 奈米碳管:非常小尺度的中空管狀分子,有單層或多層管壁,在電子工業上有潛在價值。
2. 巨碳管(megatubes):直徑比奈米碳管大,而且管壁可製備成各種不同厚度,在運送各種大小不同的分子方面,有潛在價值。
3. 聚合物:在高溫高壓下,可形成鏈狀、二度空間或三度空間聚合物。
4. 奈米洋葱:多層碳球圍繞著中心的巴克球,有可能作為潤滑劑。
5. 連結式球鏈二聚物:兩個巴克球以碳鏈連接在一起。
6. 富勒烯環。

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
我的部落格

森綠科學館

 2010聯合報新聞---發現石墨烯 兩學者獲諾貝爾物理獎

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來台暢談石墨烯研究

金剛石、石英、C60(影片)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